我是个特别爱喝茶的人,2016年在上海农博会的现场我品尝了第一口霉茶,让我就深深的喜欢上了。为了更深的了解霉茶我查阅了霉茶的相关的资料和它的功效。
霉茶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,幸存于张家界海拔1500米红砂云雾深山中未受污染的草本植物。在【救茺本草】和【全国中草药汇编】药典中都有记载:霉茶色绿起白霜。“富含功能性成分,硒、亮氨酸、黄酮类化合物6%”。
或许是喝过太多的茶又或许是对它的期望很高,我决定亲自去湖南张家界寻找正宗的霉茶,也想去看看那久违的张家界。
此次的主要目的是寻找高山上的霉茶,几乎走遍了张家界所有的茶园,最后还是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张家界青安坪遇到了土家姑娘小小。小小让我见到了什么叫极品霉茶。
这里的霉茶生长在海拔1000多米的深山里,常年云雾缭绕,空气湿地非常大,昼夜温差很大,所以她家的茶树生长很慢,茶园数十年坚持不使用农药、除草剂,不施化肥,只利用各种鸟类、健康的办法来抑制虫害,定时定量施有机肥料,保证每一株茶芽都鲜灵纯净。那种芽尖泡出来的霉茶味道甘甜十足(回家后我拿去检验了一下,霉茶里面除了黄酮还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)难得的好茶。
小小家的茶园真是山路十八湾,车子是开不上去的,采好的茶只能用人工背下来。成本非常的高。在那种环境下的茶叶真的是没有一点污染都没有。我查了一下小小的茶园地处武陵山脉:北纬37° 光照适宜,平均温度在18℃ 常年降雨达到1800毫升,森林覆盖率高,土壤非常深后。也正是这里的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与恐龙同期的霉茶得以幸存。
好的茶叶除了原材料外,制茶也是大有讲究的,小小说她们家做茶都是:看天摘青,看青做青“,那是精华所在。她们家会根据茶青采摘时的天气气温采摘碧绿色一芽一尖初展鲜叶,做到早采、嫩采、勤采、净采。芽尖成藤,大小均匀,留柄要短。轻采轻放。竹篓盛装、竹筐贮运。
晾青时的萎凋情况也要及时进行分寸把控,萎凋场所必须是洁净、明亮、通风。迅速轻快地将肥芽薄摊匀摊于萎凋竹帘上置于通风外的晾青架上,进行自然萎凋或置于微弱的阳光下轻晒。待到茶芽含水量为20%左右时,转入烘干工序。萎凋是霉茶的加工灵魂,。而萎凋质量的好坏,直接决定芽尖成茶。过早或者过晚都将影响霉茶的最终品质。
正所谓“慢工出好茶”霉茶的传统制作工艺多达十几种:凉、晒、翻、摇、做、揉、蒸、初焙、复焙、复包焙、复晒、拣箕。特别是揉,必须经过反复多次的进行才能让霉茶发挥到它特有的口感和功效。
最精致的工艺,不是增其颜色,郁其芬芳,而是保留其本真,透过它天然的味道,将品饮者与这片山水相连,这是高山霉茶坚持传统工艺土家霉茶所希望传递的。霉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,又不促进氧化作用,且保持毫香显现,汤味鲜爽。
现在大部分的茶叶都是使用机器加工,小小家的茶叶坚持着纯手工,出来的味道的确不一样。
小小告诉我,霉茶保存的理想温度在4℃-25℃,也就是常温保存即可,也可冷藏、密封。要求装茶的密封袋或容器无毒、无异味、防潮。保存的环境要求无异味、无臭、无毒。
三分原料、七分工艺,好茶叶一定是出自好工艺和好生态,高山霉茶纯手工制作,使每泡霉茶都有故事在里面。
一个不太懂霉茶的人,如何选择霉茶?
小小教我怎么分辨霉茶好与不好最直观的办法就是看。看什么?看干茶表面的白霜是否雪白。以霉茶最好的天须为例,以茶叶表面白霜菌均匀雪白,密实的为佳。不好的天须表现为表面的白霜菌普白,不均匀。
闻霉茶的香气
一款好的茶叶,它的香气一定是纯粹的,没有杂味。霉茶就是如此。特别是霉茶要吸取清晨的雨露,才会拥有植物的清香气味,制作翻炒揉搓时火候一定要均匀,否则串了焦味就失去了它的品质和口感。
看茶汤的颜色
好的霉茶,不论是用来冲泡还是作为煮茶,所呈现出来的茶汤颜色都应该是澄澈的,透亮的。品质不好的霉茶,泡出来的茶汤是浑浊的。
品茶汤的滋味
好的霉茶与品质差的霉茶区别就在于,好的霉茶这种涩感是会散去的,且涩感的感受部分主要是在口腔的上颚。
品质差的霉茶涩感比较明显的部分是在喉头附近,表现为消散不去的锁喉感。
观察霉茶的叶底
品质好的霉茶,叶底的颜色还是很鲜嫩的,冲泡过后的叶底还是很水灵的,用手戳一戳像是很有弹性的肌肤,仍富有生命力一般。
就算是老霉茶,也不会像是老叶般,像是烧焦了的。
都说,师傅领进门,修行靠个人,霉茶的选购何尝不是如此。
了解这些选茶理论后,不妨在日常买茶时实际操练一番吧!说不定你对霉茶的认识,也能突飞猛进。
若是茶友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,叫那些假的霉茶和以次充好的霉茶无处遁形,那么这些投机者迟早会放弃这块土地,或者选择好好制茶,霉茶市场便能一片清明。
通过和小小聊天我服了,我从她那里拿了几斤霉茶,虽然贵点,还是觉得很值得。有种爱喝酒的人找到陈年老酒的感觉。小小家的霉茶由于地理生长环境和对茶叶品质的追求,她家的霉茶产量有限,如果你需要就需提前预定。好东西就要分享,希望爱喝霉茶的朋友都能喝上真正的好霉茶
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